上步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

2017-11-30   西交利物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外国语学校(上步)

  为保证上步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高效性、实用性,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,通过自主开发、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,为学生、教师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。根据“上步中学学校课程规划”及学校实际,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建设行动研究实施方案。

  一、校本课程研究目标:

  1、总目标: 

  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为指导,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、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,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,全面提高学生素质、提升个性特长,形成学校特色为目标,即:国家课程校本化,校本课程体系建设。 

   2、学生发展目标: 

  在知识、品质、能力、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、全面、可持续的发展,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。 

  ①健全学生人格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,增强自信力。  

  ②热爱学习,兴趣爱好广泛,至少学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。  

  ③学会观察和思考,学会质疑和探究,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。  

  ④动手实践,增强劳动意识,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。 

  3、教师发展目标: 

  学会学习、学会反思、学会创新,成为实践的研究者,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,满足自我认同感。 

  1.解决校本课程特色不足、缺乏实效的问题。依据学校育人目标、学生发展需要、学校实际优势,让校本课程更加科学丰富而富有活力,并形成体系。 

  2.将学校一切因素纳入课程体系建设,必将带来学校文化、教师思想、教学行为的变化,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、科研型的名师团队,提高育人质量,打造特色教育品牌。 

  3.使学校课程建设规范化、制度化,进而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,并以此为载体,促进特色学校建设。 

  4.探索得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法策略,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凭借,构建具有学校特色和人文内涵的校本课程体系。 

 

  二、校本课程开发资源:

  1、整合学校资源、社团资源、社会资源等,构建上步中学校本课程体系。 

  针对我校的传统优势及开设的活动资源,将重点开发学科学习拓展性课程、科技发明探索类课程、校园社团活动类课程、艺术审美提升类课程等六大类课程。 

  2、有机整合学科内部课程资源,最大限度开发公民素养课程。 

 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和建设者,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,应该具有合理整合课程资源的权利、义务和能力。为此,我们依据课程目标、教材特点、学生基础,在一个学科内部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,提高实施效益,最大限度落实课程目标。 

  3、加强隐性课程建设,发挥隐性课程的育人作用 

  学校文化是课程,教师行为也是课程,要让学校的一切因素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。重点放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挖掘与形成、制度文化构建、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以及学校显性文化的建设上,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。因此,学校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、不可替代的。

 

  三、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:

  校本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,学校自行决定、自主开发的课程,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。因此,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: 

  1、合作性:校本课程开发、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,学校课程更是如此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校长、同科组教师、学生、家长、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,发挥群体智慧。 

  2、民主性:学校校长、教师、学生、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“共同体”,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。学生需要学什么,喜欢学什么,“共同体”里教师、家长最清楚。因此,在教学过程中,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,形成一个民主氛围。 

  3、选择性: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,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,使个性得到张扬。因此,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、可供选择的内容,适应学生的需要、兴趣和经验。 

  4、开放性:校本课程教学时,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,包括学校、家庭、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;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、教师、家长、上级领导、参与的积极性,共同进行课程建设。 

  5、灵活性:校本课程教学时,不求全求大求新,立足本校实际,量力而行,逐步完善。 

 

  四、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步骤:

  1、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:

   

  2、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: 

  (1)成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。 

  (2)依据《上步中学学校课程规划》开展教师培训,动员全体教师参与,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。 

  (3)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,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。 

  (4)充分利用星级教师工作室组织教师申报(见申报表),并撰写《课程纲要》 

  (5)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,确定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。 

  (6)制定配套的管理和评价制度(见相关制度)。 

  3、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可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:  

  分层: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、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,组建教学班,进行分层次教学。 

  分组:按课程类型、学习内容、学习程度、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。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,班内分组进行。 

  分块: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程中进行。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。 

 

  五、校本课程编制的基本框架:

  1、基本框架:

   

  2、教材建设: 

 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: 

  (1)自编教材;(2)选编教材;(3)选用优秀教材;(4)引进做的比较好的学校成熟经验教材。 

 

  六、校本课程实施保障:

  1、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、教学研究、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。 

  2、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。 

  3、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。 

  4、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,研究空间。 

  5、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,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。 

  6、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。 

  7、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,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。 

 

  七、校本课程的管理:

  1、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处、教科室负责,主要负则排课。教师的教案检查、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、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,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等。 

  2、对学生上课的管理,由年级主任、班主任负责,由年级主任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。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,工作要细致入微,确保校本课程的正常运作。 

  3、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,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,要注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,注重学法指导,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,强调知识的拓宽,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,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。 

  具体要求: 

  1.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,了解各门课程的选课情况,以便于规划实施校本课程。 

  2.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,对任课教师、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。 

  3.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,按步实施、教务处随机听课,随时测评。 

  4.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,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。 

  5.任课教师根椐课时计划,自已组织学生,联系场地、器材等,实施课程。 

  6.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、资料及在活动、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。 

  7.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;并对自已的教学反馈总结,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。 

  8.定期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,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、学生的学习成果,解决存在的问题,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。 

 

  八、校本课程的评价:

  1、对教师评价: 

  (1)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,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评价。 

  (2)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,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,学校应组织评选,优秀的校本课程,铅印成册,并予以奖励,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,并纳入教师考核、评聘内容。 

  (3)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创造条件,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,做到有计划、有目标、有考核、有成效,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。 

  2.对学生评价: 

  (1)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,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、学习效果等。由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的考核,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,如态度、积极性、参与状况等、考核考查成绩,认定等级,分为优秀、良好、合格。 

  (2)出勤率未能达到规定课时的80%者,不能评定为优秀。 

  (3)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相结合。 

返回
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 Copyright© 2024 西交利物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外国语学校(上步)